研究熱點

CLDN3:極為關鍵的緊密連接蛋白,Claudins家族再添藥物靶點!
Claudins蛋白已成為當前腫瘤發病機制、診斷和治療研究中的熱點(Claudin家族熱門靶點文章報道CLDN4;CLDN6;CLDN9)。近年來也有不少關于Claudin-3與腫瘤相關的研究報道,這些研究均提示Claudin-3的異常表達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有關。
查看詳情
PROM1:一種新的腫瘤干細胞CSCs表面標志物,未來新分子靶點!
CD133又叫PROM1,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據支持PROM1可能是腫瘤(尤其是實體瘤)干細胞表面特異性表達的分子。目前為止,已有臨床研究將PROM1作為靶點或作為靶向性殺死腫瘤干細胞的分子靶點。
查看詳情
滋養層糖蛋白TPBG:雙功能癌胚抗原,腫瘤ADC或疫苗新靶點!
來自ClinicalTrials臨床的數據顯示,針對TPBG靶點已有10多種藥物在研。其中,靶向TPBG的癌胚抗原瘤苗(Trovax)進展最快,已先后完成了多種不同腫瘤臨床二期和三期試驗。
查看詳情

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又稱帕金森綜合征,是繼阿爾茨海默病之后的又一復雜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又稱認知障礙)[1],主要影響大腦特定區域(黑質)的多巴胺產生神經元(多巴胺能)。該疾病可導致進行性運動障礙和非運動障礙,其臨床癥狀表現為運動遲緩、靜息時發抖或僵硬 [2]。
查看詳情
近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粘蛋白多樣化的生物學功能在腫瘤形成、細胞粘附、免疫應答以及細胞信號傳導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多個粘蛋白已成為腫瘤免疫治療的火熱靶點,如MUC1,MUC16。此外,根據ClinicalTrials數據顯示,新近一項基于MUC17靶點(AMG199)的雙抗臨床項目,正在美國開展I期研究(NCT04117958),用于轉移性胃癌和胃食管交界癌(G GEJ)患者,這是第一個將MUC17作為潛在抗腫瘤靶點的臨床試驗。
查看詳情
VSIG4:B7家族共刺激分子,補體系統或腫瘤藥開發創新靶點!
來自美國Verseau Therapeutics公司開發的VSIG4特異性抗體,其研究揭示靶向VSIG4能夠誘導抑制性巨噬細胞向M1型極化。且無論是VSIG4抗體單用還是聯合PD1抗體均能在臨床前的小鼠腫瘤模型中看到抑瘤效果。目前,作為新近鑒定的對T細胞活化具有重要調控作用的B7家族共刺激分子,VSIG4已成為補體系統或腫瘤藥開發創新靶點!
查看詳情

SLC39A6:鋅離子轉運蛋白,抗體偶聯藥物ADC新晉靶點!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SLC39A6在多種腫瘤細胞中高表達,但在正常組織有限表達,成為ADC治療有希望的候選者!
查看詳情
近年來,關于CD93存在多篇報道,這一靶點被指出在細胞增殖、細胞遷移和腫瘤血管生成中發揮重要作用。什么是CD93?CD93的作用機制是怎么樣的呢?讓我們帶著問題來往下看。
查看詳情
表皮生長因子TMEFF2:腫瘤特異性或甲基化標志物,雙功能靶點蘊藏新機會!
TMEFF2作為具有表皮生長因子EGF樣和FS樣結構域蛋白,胞外區FS樣功能域,可與轉化生長因子-β家族(TGF-β超家族)、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以及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DGF)等結合,并抑制其受體活化;胞外區EGF樣結構,可參與細胞內的信號轉導 [2]。
查看詳情
目前,CD20已上市或III期臨床的產品接近50余款,包括新型CD20單抗藥、生物類似藥物、雙特異性抗體、小分子化藥等創新藥。CD20猶如狂奔中的“戰馬”,新型藥研發從未停歇!
查看詳情
IF:84 69的文章,回顧了激酶藥物在過去20年來的發展史并分析了激酶藥物在腫瘤治療中的前景及發展趨勢。那么,什么是激酶?激酶有哪些類型?它們又為何被認為在抗腫瘤領域“前景光明”?
查看詳情
SLC7A11:SLC家族氨基酸轉運蛋白,抗鐵死亡!腫瘤耐藥新方向!
SLC7A11作為鐵死亡的最關鍵的上游調節因子之一,近年來,大量文獻早已揭示SLC7A11驅動鐵死亡抗性,在腫瘤等疾病中發揮調控作用。SLC7A11不僅是鐵死亡的有效靶標,在多種腫瘤耐藥的治療中,SLC7A11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包括肺腺癌、胃癌、結直腸癌、膠質瘤等等。
查看詳情
Claudins家族靶點:CLDN4接踵而至,展示聯合用藥潛力!
大量研究已證明CLDN家族是一類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的細胞表面蛋白質分子,發揮著重要的屏障作用。CLDN蛋白在腫瘤細胞表面存在的異常表達,和多種腫瘤的發生發展有關。
查看詳情
腸堿性磷酸酶(Intestinal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i)位于腸粘膜的刷狀邊緣,能夠水解單磷酸脂,是一種由腸上皮細胞表達的內源性蛋白質,不僅在粘膜和腸腔內保持活性,而且分泌到血清后也能保持活性,對維持腸道內環境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查看詳情

靶向蛋白降解技術“PROTAC”:“革命性”的靶向策略,重定義小分子藥物!
PROTAC為小分子藥物研發注入了新的活力,正以一個全新的視角讓腫瘤藥物研發重煥生機!
查看詳情
RSPO1: 決定“性別之戰”的關鍵因子,在類器官培養中“備受青睞”?
一種叫做RSPO1的關鍵卵巢基因也可能會導致性腺發育異常,例如導致性染色體為XX的個體發育出卵睪(ovotestis)——一種同時存在睪丸和卵巢組織的性腺。
查看詳情
盤狀結構域受體DDR1:一種新型RTKs成員,腫瘤治療潛力靶標!
大量研究揭示,DDR1在細胞分化、增殖、黏附、遷移中起重要作用,同時也具有促進細胞惡性轉化及腫瘤侵襲、轉移的作用。
查看詳情
馬爾堡病毒(又稱綠猴病病毒)是一種絲狀病毒,最初發現馬爾堡病毒的地方正是最初暴發由于這種病毒導致出血熱暴發的三個實驗室所在地之一——德國馬爾堡市——命名。雖然很多人對它的名字陌生,但它已經被發現了超過50年的時間。
查看詳情
繼Claudin 18.2和CLDN6之后,CLDN9登上CLDN家族的熱門首選之一!
許多研究表明CLDN家族蛋白與各種惡性腫瘤的發生和發展密切相關,使它們成為癌癥治療中非常具有潛力的靶標候選。如,CLDN1、CLDN3、CLDN4、CLDN6、CLDN9、CLDN17、CLDN18 2等在卵巢癌、子宮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肝癌等腫瘤組織中特異性表達,與不良預后有關。尤其是Claudin 18 2靶點,已成為眾星捧月的對象。
查看詳情
GUCY2C:平衡性的“守護者”,帶來結直腸癌免疫治療新曙光
不管是疫苗或CAR-T細胞等免疫療法,新療法的出現必將給結直腸癌在內的胃腸道惡性腫瘤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GUCY2C作為腸道信號系統中的重要一員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