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試劑盒組分出現沉淀或變色時為什么需廢棄?
日期:2025-08-11 16:29:00
ELISA試劑盒組分出現沉淀或變色時需要廢棄,主要與這些現象背后反映的組分失效、污染或性質改變有關,直接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具體原因如下:
二、可能存在污染風險
一、沉淀或變色提示組分已失效
ELISA試劑盒的核心組分(如抗體、抗原、酶結合物、底物等)多為生物活性物質,其結構和功能依賴于特定的理化條件(如 pH、溫度、離子濃度等)。
沉淀:可能是由于組分中的蛋白質(如抗體、酶)發生變性、聚合或析出。例如,抗體因溫度過高或反復凍融導致空間結構破壞,從溶液中沉淀出來,失去與抗原結合的能力;酶結合物(如 HRP 標記抗體)沉淀后,催化活性會完全喪失。
變色:常見于底物或酶結合物。例如,過氧化物酶底物(如 TMB)在光照、高溫或污染下可能提前氧化,從無色變為藍色,導致檢測時無法準確反映樣本中的抗原 / 抗體含量;酶結合物若因保存不當失活,也可能伴隨顏色異常(如 conjugate 溶液渾濁或變色)。
這些變化會直接導致組分無法正常參與免疫反應或催化反應,使檢測信號失真(如假陰性、信號強度不足)。

二、可能存在污染風險
沉淀或變色可能是微生物污染的信號:
試劑盒組分若被細菌、真菌等污染,微生物代謝會產生代謝物(如酸性物質),改變溶液 pH,進而導致蛋白質沉淀;
污染的微生物本身或其代謝產物可能干擾 ELISA 反應(如非特異性結合),導致結果假陽性或背景過高。
三、無法保證檢測重復性和準確性
ELISA 的核心是基于抗原 - 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定量反應,對試劑的穩定性和一致性要求極高。
出現沉淀或變色的組分,其有效成分濃度已發生未知變化(如部分失活、降解),無法保證反應體系的均一性;
即使勉強使用,檢測結果的重復性(同一樣本多次檢測的一致性)和準確性(與真實值的偏差)也會大幅下降,可能導致錯誤的實驗結論。
因此,為確保 ELISA 檢測結果的可靠性,一旦發現試劑盒組分出現沉淀、變色、渾濁等異常現象,應直接廢棄并更換新的試劑。這也是實驗室質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