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試劑盒檢測樣本的保存溫度-20℃和-80℃怎么選擇?
日期:2025-07-24 15:24:06
在ELISA檢測中,樣本的保存溫度(-20℃ vs -80℃)選擇需結合樣本類型、保存時間、目標檢測物特性(如穩定性、易降解性)及實驗需求綜合判斷,核心目的是最大限度減少樣本中抗原 / 抗體等目標分子的降解或活性喪失,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以下從關鍵影響因素、適用場景及操作要點展開分析:

2. 保存時間
一、核心差異:-20℃與-80℃的低溫保存原理
低溫通過降低分子運動速率、抑制酶活性(如蛋白酶、核酸酶)和微生物生長,延緩樣本中生物分子的降解。兩者的核心區別在于低溫強度和對分子穩定性的保護能力:
-20℃:屬于常規低溫保存,可抑制大部分蛋白酶活性,但無法完全阻斷某些易降解分子(如小分子肽、細胞因子、酶類)的緩慢降解,且反復凍融會加速分子結構破壞。
-80℃:屬于超低溫保存,能更徹底地抑制酶活性和分子運動,對熱敏感或易降解的生物分子保護效果更強,適合長期保存或珍貴樣本。

二、保存溫度選擇的關鍵依據
1. 樣本類型及目標檢測物的穩定性
不同樣本中目標分子的穩定性差異顯著,是溫度選擇的核心依據:
樣本類型 | 常見檢測物 | 推薦保存溫度 | 核心原因 |
血清/血漿 | 常規抗體、大分子蛋白(如 IgG) | -20℃(短期);-80℃(長期) | 血清中含天然蛋白酶抑制劑,大分子蛋白較穩定,-20℃可滿足1–3個月保存;但長期(>3個月)或檢測小分子(如激素、細胞因子)需- 80℃。 |
血清/血漿 | 小分子肽、細胞因子(如 IL-6、TNF-α)、激素(如胰島素) | 優先 -80℃ | 此類分子易被蛋白酶降解,-20℃下短期(<1個月)可能降解,-80℃可延長至6–12個月穩定。 |
細胞裂解液/組織勻漿 | 胞內蛋白、酶類(如激酶、凋亡相關蛋白) | 優先 -80℃ | 細胞/組織中含大量內源性蛋白酶,-20℃無法完全抑制其活性,易導致目標蛋白降解,-80℃可顯著延緩。 |
尿液、唾液 | 小分子代謝物、分泌型蛋白 | -20℃(短期);-80℃(長期) | 尿液中成分較簡單,但部分代謝物(如兒茶酚胺)易氧化,長期保存需-80℃;唾液中酶活性較高,長期建議-80℃。 |
腦脊液、腹水 | 低豐度蛋白、抗體 | 優先-80℃ | 樣本珍貴且目標分子濃度低,-80℃可減少降解導致的檢測信號丟失。 |
2. 保存時間
保存時間越長,對低溫保護的要求越高:
短期保存(≤1個月):多數樣本(如血清、血漿中的穩定蛋白)可選擇-20℃,操作便捷且能滿足常規實驗需求。
中期保存(1–6個月):建議優先-80℃,尤其針對易降解分子(如細胞因子、激素),避免 - 20℃下的緩慢降解累積影響結果。
長期保存(>6個月或長期存檔):無論樣本類型,均推薦-80℃,尤其是珍貴樣本(如臨床樣本、稀有生物樣本),可最大限度延長目標分子的穩定期。
3. 樣本凍融次數
反復凍融是導致樣本降解的重要因素(凍融過程中冰晶形成會破壞分子結構,釋放胞內蛋白酶):
若樣本需多次取用(如分批次檢測),即使短期保存,也建議分裝后-80℃保存,減少凍融次數(-80℃下分裝樣本的穩定性優于-20℃)。
若僅單次檢測,且保存時間≤1個月,-20℃分裝保存即可。
4. 樣本珍貴性及實驗成本
珍貴樣本(如臨床活檢樣本、稀有動物樣本)或難以重復獲取的樣本,建議直接-80℃保存,避免因-20℃保存不當導致樣本失效。
-80℃冰箱設備成本和能耗較高,若樣本量大且保存時間短(如臨時實驗樣本),-20℃更經濟實用。
三、操作要點:最大化樣本穩定性
無論選擇哪種溫度,以下操作可進一步減少降解風險:
分裝保存:將樣本按單次檢測量分裝至無菌離心管(避免使用血清管反復凍融),每管體積以 100–500μL為宜,減少凍融次數。
快速冷凍:樣本收集后應盡快置于 - 20℃或 - 80℃冷凍(可先放-80℃ 1小時快速凍結,再轉移至對應溫度長期保存),避免室溫放置過久。
避免反復凍融:取出樣本后室溫或4℃緩慢解凍,解凍后輕輕混勻(避免劇烈振蕩導致蛋白變性),未用完的樣本不可再次冷凍,需 4℃短期保存(≤24 小時)并盡快檢測。
添加保護劑:對易降解樣本(如細胞裂解液),可添加蛋白酶抑制劑(如 PMSF、cocktail 抑制劑)后再冷凍,增強穩定性。
優先選-80℃的場景:長期保存(>3個月)、易降解分子(細胞因子、小分子肽)、細胞 / 組織樣本、珍貴樣本或需多次凍融的樣本。
可選-20℃的場景:短期保存(≤1個月)、穩定大分子蛋白(如常規抗體)、單次檢測樣本或低成本實驗需求。
核心原則:“不穩定分子優先-80℃,短期穩定樣本可-20℃,分裝凍存 + 減少凍融是關鍵”,最終需結合預實驗驗證(如對比不同保存溫度下的檢測值差異)優化方案。
核心原則:“不穩定分子優先-80℃,短期穩定樣本可-20℃,分裝凍存 + 減少凍融是關鍵”,最終需結合預實驗驗證(如對比不同保存溫度下的檢測值差異)優化方案。